2025/08/17 13:21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与食物传播以及医疗操作相关传播。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其伤口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医疗器械、床栏)、医护人员的手部等。空气传播在特定情况下也很重要,例如肺结核分枝杆菌或某些携带耐药基因的革兰阴性菌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被耐药菌污染的水源、食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可导致消化道感染和传播。在医疗机构内,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手术、透析)以及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内窥镜)是耐药菌进入人体和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医疗、农业、养殖业)极大加速了耐药菌的筛选和扩散。
面对日益严峻的耐药菌感染挑战,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抗菌策略,因其独特的杀菌机制重新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噬菌体是能特异性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靶向:一种噬菌体通常只感染特定菌株,对宿主正常菌群和人体细胞无害,堪称“精准制导武器”。目前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大量研究证实了噬菌体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能有效清除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内的多种“超级细菌”,尤其对形成顽固生物被膜的感染和常规抗生素无效的病例展现出潜力。全球范围内,针对耐药菌感染的噬菌体临床试验数量显著增加,从治疗烧伤感染、慢性中耳炎到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感染、骨髓炎以及复杂的血流感染等,已有不少成功救治的个案报道。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噬菌体鸡尾酒疗法(混合多种噬菌体)、噬菌体与抗生素协同使用、以及利用噬菌体裂解酶等策略来拓宽抗菌谱、提升疗效并延缓耐药性产生。基因工程技术也被用于优化噬菌体,例如增强其宿主范围或裂解能力。
尽管前景广阔,噬菌体疗法走向广泛应用仍面临挑战。包括噬菌体宿主范围的高度特异性要求精准匹配,筛选和制备过程复杂耗时;大规模生产、纯化、储存和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人体免疫系统对噬菌体的反应、潜在的毒素释放风险以及长期安全性数据仍需更深入评估;全球范围内相关监管法规和审批路径仍在建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噬菌体疗法作为对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一种极具潜力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手段,正在从概念走向临床实践,有望在未来为耐药菌感染患者提供新的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