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7:06
运动神经元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常导致呼吸肌进行性无力,引发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当患者出现症状如气促、夜间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时,及时评估通气支持至关重要。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是主要干预手段,选择需基于患者个体状况、疾病阶段和预后目标。医生需综合考虑呼吸功能、意识水平、分泌物管理能力及患者意愿,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同时确保生命支持的有效性。
选择标准主要取决于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患者耐受性。无创通气适用于早期或中度呼吸困难,患者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无大量分泌物,且呼吸肌功能尚存残余,旨在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例如,当夜间血氧饱和度下降或日间疲劳明显时,NIV可为首选。而有创通气则用于NIV失败、急性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或分泌物过多导致气道阻塞的紧急情况,如血氧急剧下降或二氧化碳严重潴留时,必须立即插管以维持生命体征。
无创通气的优点包括非侵入性设计,减少感染风险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活动自由度,支持居家使用以延长独立生活时间。它可延缓呼吸肌退化,提升生存质量。其缺点显著:依赖患者配合,若意识模糊或无法耐受面罩则易失败;对严重呼吸衰竭效果有限,可能需升级为有创支持;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面部压疮或干燥不适,且无法处理大量分泌物,增加误吸风险。
有创通气的优势在于提供可靠的高水平呼吸支持,能有效管理危重病例如完全性呼吸肌麻痹,确保氧合和通气稳定,适用于长期依赖或终末期护理。它允许精确控制参数,应对分泌物问题。但缺点突出:侵入性操作带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发症,如气道损伤、感染或出血;高感染风险,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肺炎;长期使用易致肌肉萎缩、心理依赖和生活质量下降,且撤机困难可能延长住院时间。总体而言,决策应权衡利弊,优先无创方式以最小化风险,但有创通气在生命威胁时不可或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