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3:22
结核病,特别是最常见的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当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唱歌时,会从呼吸道产生大量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小飞沫核。这些极小的飞沫核(通常直径在1-5微米)非常轻,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健康人如果吸入这些含有活菌的飞沫核,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他们的肺部并定植下来,从而造成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决定了结核病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如监狱、无家可归者收容所、拥挤的居住环境等)更容易发生传播。
需要明确的是,结核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比如握手、共用餐具、亲吻、接触患者的衣物或被褥、共用厕所或马桶等。食物和饮水也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犯肺部,因此肺结核是主要传染源。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如骨结核、肾结核等)通常不具有传染性,除非病灶破溃并与外界相通(如皮肤结核有破溃)。
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潜伏性结核感染。吸入结核菌后,并非所有人都会立刻发病。免疫系统通常能将细菌控制住,使其处于“休眠”状态,这就是潜伏感染。此时感染者没有症状,也不具有传染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感染HIV、患糖尿病、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高龄等)时,潜伏的细菌才可能被激活并大量繁殖,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此时患者才会出现症状并成为新的传染源。
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核心在于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包括: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菌阳性者),有效治疗能迅速降低其传染性;改善室内通风,尤其是在医疗机构、收容所等高风险场所;在高风险环境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对易感人群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针对潜伏感染者);以及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虽不能完全预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的风险)。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减少疾病传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