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07:11
脑卒中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快速识别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使用FAST原则进行初步判断:观察面部是否下垂(Face)、手臂是否无力或麻木(Arm)、言语是否含糊不清(Speech),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症状时间(Time)。及早识别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脑损伤风险。常见症状还包括突发性头痛、视力模糊或行走困难,公众应提高意识,掌握这些信号,以在黄金时间内采取行动。
急救流程是脑卒中处理的核心环节。一旦识别症状,立即呼叫120或当地急救服务,保持患者平躺、头部略抬高,避免移动或喂食饮水以防窒息。急救人员到达前,监测呼吸和意识状态,记录症状起始时间,这对后续治疗决策至关重要。院内急救包括快速评估、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稳定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转运至卒中中心,整个流程强调争分夺秒,以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干预,但严格受限于时间窗。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需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给药,超过此窗口期,溶栓风险如出血会大幅增加,疗效急剧下降。医生会通过影像确认无出血后实施治疗,强调“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错过时间窗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公众教育需强化及时就医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在黄金期内接受评估。
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是脑卒中管理的长期重点。急性期后,康复包括物理治疗恢复运动功能、职业治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改善沟通,以及心理支持减轻抑郁风险。预防复发需综合控制危险因素:如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戒烟限酒,采用地中海饮食,规律锻炼,并定期随访监测。这些措施能降低二次中风概率,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实现高质量生活。